活動快訊
- 2022-08-02穿出原來的風格~原住民族背心設計競賽徵選簡章活動目的:
「制服」對內象徵著機關的精神,對外則彰顯服務的理念跟態度,原住民族委員會為激勵原住民族之設計能量,特舉辦「原住民族背心設計競賽」(下稱本活動),鼓勵原住民族設計師運用原住民族傳統圖紋加以轉化,設計兼具文化意涵及創新能量之背心樣式,優選作品提供各機關製作選用。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下稱原民會)
報名資格:
具原住民身分且具服裝設計能力者皆可參加,每人限5件作品參賽。
活動時間:
徵件日期:自公告日至111年8月29日止(以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公布得獎日期:111年9月15日前公布。
徵求須知:
本活動將徵選出至少5款背心設計,供原民會員工、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之照顧服務員、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之社工員、原住民族就業服務員、原住民族金融輔導員或其他機關之人員工作識別使用。
設計樣式需考量使用機能,適合各種身材,須含口袋,整體設計須含機關名稱標示處。
徵選出之背心設計樣式將由相關機關(單位)另行發包製作,每件製作成本以新臺幣2,000元為限。
送件作品規格:
每件背心正反面機械圖合併於一張。
布料照片可直接掃描、用手機或相機拍攝,呈現素材真實質感,每件背心使用之所有布料照片請合併排版於一張。
設計稿及布料照片皆以直式呈現,為避免下載報名資料圖片壓縮變形,上傳時原始圖片請勿橫放。
尺寸設定:寬18cm x 高25.2cm(寬1063像素x高1488像素)。
解析度設定:150dpi(像素/英吋)。
格式:限定jpg或jpeg,影像檔案大小1M以內。
報名方式:
於報名截止日111年8月29日前(以郵戳為憑),將參賽作品(每人參賽件數以5件為限)資料光碟及完整書面報名文件,以掛號郵寄至「100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號10樓之6 悅暉行銷顧問有限公司」,並請於信封註明「原住民族背心設計競賽」。
報名文件各1份,請依序排列、免裝訂,並以全彩列印。
補件:經審核後除設計稿外,若有缺件及待補正之事實,請於通知後48小時內完成補件,否則將取消參賽資格。
評選作業:
評選作業分初選、複選二階段,聘請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擔任評選委員進行參賽作品進行初選,第一階段篩選出至少10件作品,再於本會指定之臉書粉絲專頁進行公開網路人氣投票進行複選,並依下列評選標準配分加總得分,擇優選出5名。
評選標準說明如下:
評選項目
審查權重%
內容說明
創意與美感
30%
創作理念、意涵、結構、美學表現
素材使用
30%
材料使用的合理性與巧思
可實踐性
30%
實用性、符合製作預算
網路人氣
10%
依網路投票人數高低排序
獎項:
優選:5名,每人獎金新臺幣20萬元。
如優選作品未達預期,得由評選小組決定從缺或不足額錄取。
聯絡方式
主辦機關:原民會經濟發展處高小姐
連絡電話:02-89953956
E-mail: tsairou816@cip.gov.tw - 2022-07-07聽見臺東製造的金曲! 田明新、查瑪克駐村創作7/9線上音樂會來自臺東原民音樂創作鬼才田明新Cemelesai及獨立音樂歌手ZAMAKe查瑪克,今受臺東縣政府邀請於TTICC(臺東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駐村創作,以《安可小屋 NI ZAMAKE A UMAQ》命名專輯,紀錄台東卡拉魯然部落日常聲音,將於9日中午12時舉辦安可小屋線上音樂會,喜愛原民音樂朋友可在TTICC-Facebook粉絲專頁及田明新Cemelesai、查瑪克社群平台直播收看。
曾以Ti Cemelesai Ata Salasaladj 阿新與他的朋友們入圍第30屆原住民族語言最佳專輯的田明新,音樂創作曲風多元,可貴之處來自於創作者間的互動,為了讓歌手與樂手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於是他捨去複雜的樂器配置,不用層層堆疊的錄音手法,盡可能將音樂帶回到最單純的狀態,編曲的重點則著重節奏的律動與和弦的架構,讓樂手與樂手之間做互相的填補,讓歌手的情緒與聲線能清楚的被聽見。查瑪克因在部落裡開了一間小店為安可小屋,常常聽到客人或族人談論的日常生活趣事,這就是來至部落最真誠的紀錄,因此兩人將抱持著創作的赤子之心,將於臺東在地創作錄製一張專輯命名「安可小屋」,把臺東在地的生活於在地TTstudio空間內創作錄製,會更有意義。
臺東縣政府原民處表示,園區內設置高規格的TTstudio聲音部落錄音室,知名歌手高偉勛、金曲獎得主阿努、金曲獎得主阿爆、人間國寶杵音文化藝術團以及剛入圍今年金音獎電子音樂專輯及電音歌曲2項大獎的「幽法」,都在TTstudio錄製歌曲,今年邀請臺東在地音樂人才-田明新與查瑪克兩人駐村創作,音樂上的感動是無法從文字表達,誠摯邀請大家一同線上收看,聆聽專屬臺東製造音樂好作品。
活動時間:111年7月9日(六) 12:00 on air (線上直播)
直播平台:facebook-臺東縣原住民文創聚落
facebook-南島台東-臺東縣原民處
活動主持:Voice Lab 發聲實驗陳亮竹
直播團隊:台東海洋音樂直播-戴百勝
#邀請大家0709一起線上聽歌吧~~
#安可小屋各大音樂平台都有嚕 - 2022-06-17TTICC《臺東天光》系列展覽臺東縣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TTICC LIMA展區《常設展》
特展《甦醒.臺東天光》
謹訂於
2022年 07月01日星期五 14:30
於 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舉辦《臺東天光》系列展覽 - 開幕茶會
誠摯邀請您一同共襄盛舉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夷將 •拔路兒 lcyang Parod
臺東縣縣長 饒慶鈴
策展人 彼勇•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
敬邀
《常設展》將著重於對藝術相遇進行重新詮釋、人與土地的新關係,重新賦予藝術與土地的共通和鏈結,為提升原創聚落的創作能量,藉由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進駐創作,內容涵括文創設計、藝術領域、影像、音樂或樂舞創作等,也希望透過各領域背景的文創及藝術創作者,於進駐期間除了能在自我創作或研究的領域實踐文化與生活創新理念,也能連結臺東的原住民族文化進行跨領域創作。這些創作的主角可能是藝術家、實踐家或文化工作者,讓彼此共同討論在氣候變遷中原住民土地、文化變遷和藝術再現的運動。以原創聚落「駐村藝術家」與「新銳藝術工作室」的歷年收藏之藝術品作為主要展品,近年培養藝術創作者並提供創作的實驗空間,以臺東日常生活和文化風格生活為輔,每個族群的風俗習慣,背後所承載的是先人們在這塊土地上,與山林及海洋相處而交織的智慧結晶,從進行議題式展覽規劃、設計到主題的定位,至部落採集題材,其目的推廣原創聚落精湛的藝術能量與成果。
This permanent exhibition’s objectives are prescribed by the Taitung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TTICC) and can be summarised as the preser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turn associated with Indigen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works of art of aesthetic excellence and historical or regional significance. This curation emphasises on reinterpreting the performative encounter between immersive installation and audience. The ultimate mission of TTICC residency project is to serve the Taiwan and wider communities by providing access to original works of art of the highest quality produced by the resident artists and designers. Through our permanent collection created by ‘Artist-in-Residency’ and ‘Emerging Artist Studio’, temporary exhibitions, publication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ublic programmes, TTICC art collections seeks to become part of the Taitung’s daily life of all Taiwanese. It attempts to champion art, artists, cultu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ideas. These ideas are amplified by our curatorial approach through which displays of works from the collection are frequently changed – sparking new conversations and challeng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特展
《甦醒》從臺東的「紅藜」作為出發點,展出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 (TTICC) 之歷年駐村藝術家及新銳藝術工作室的館藏作品,探索植物、社群與當代藝術的微妙關係,從食農經驗、生命歷程及文化衝擊,擴張多元面向的藝術對話與行旅。此展體現當代藝術的另類新面貌,並確立將不同的文化時間性擺在同一個常民的LIMA展區中。臺灣多元族群不是一個單一的群體,每個部落、民族或社區都有屬於各自獨特的文化、歷史和現狀。也許最重要的是,每一位藝術工作者就像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一樣,將他(她)們自己的生活經驗、技能和個人風格帶到自己的藝術世界裡。如同此展核心著力於原住民族跨文化策展實踐,回應布農族本體論關係的手法 – maluskun mas dalah (回到土地、主權和共同工作) ,闡明布農族的自然共存、勞動共作與回到土地的主權概念,也意味著對地球的謙遜和恐懼,就像許多世界各地第一民族 (First Nations) 的文化一樣,它在文化和精神上都建立此基礎關係。
‘The Revival of Life and Consciousness in Taitung and Beyond’ re-interprets the cultural meaning from the ‘red quinoa’ in Taitung, and presents the works collected by the resident artists and cutting-edge art studio designers of the Taitung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ark (TTICC) over the years. This exhibition explores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plant and contemporary art. This relationship in between food and agriculture, life history and cultural shock may expand the multi-faceted artistic dialogue and encounter. At the core of this exhibition is trans-Indigenous curatorial practice, which has served as the principal means for responding to Bunun Nation ontological relationship with maluskun mas dalah (Earth: Sovereignty and Return to the land) – the Bunun concept of co-existence/dalah, which also means humility and fear toward the earth, and like in many First Nations cultures, posits a grounded relationship both culturally and spiritually.
Curated by Biung Ismahasan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www.biungismahasan.com%2Ftticcexhibition.html%3Ffbclid%3DIwAR0UYC5ZB8uS2P6Wg5RxiLZKJS-t7_zusCBJr5lDgcGHgO6CMBYHABeoEsA&h=AT2NrhHH_qduV0tgSGQfafgxf3P5o7iK6QnZ7OfpHXjn6cU19BGIt4sshb6Rs4MWPEM405H-zUQVckNqW6PdrJCh6EBXQgOF3Ak9kPNhJdWaGUaiu6xYBVauXua59pg3-N6m&__tn__=%2CmH-R&c[0]=AT045COsTspYcOVtcnSGtfXxcMZOpT5JarU3tSIxXBpuvqFTjM_8MUFqC0mlQCy2WBEsymamVqCR09zQHImZmPp4cypS-9rZbZjO5TosnuJER2KwPplzCbytclCC6YyjhcoROg1mpEo2t4brZx4tX0d74qgOkXLxZhQ0rY6H8sB8yp8fwzp5a1R7DPgW5JhfYI19t4fj
租借申請
我是創作人
更多台東文創新訊,請關注我們!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0 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