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染工坊創辦人】 陳燃 古老技藝 藍色的夢想

文/記者汪海月 |2020.07.19
3764觀看次
字級
在染坊內挑選藍染工具。圖/新華社
陳燃在染坊內展示正在氧化的藍染作品。圖/新華社
陳燃晾晒藍染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汪海月

身著一襲藍色布裙,二十六歲的安徽黟縣南屏村古法染坊主人陳燃將綁紮好的布料浸入染缸,隨著雙手左右擺動,白色的布料漸漸變成深綠,拿出後又一點點氧化為藍色。

這如同魔術般的顏色轉變稱為藍染,是一種古老的印染工藝,距今有數千年歷史。

「藍染以板藍根發酵後為染料,通過綁紮、浸泡、染色、氧化、清洗、晾晒來為布料著上不同顏色的藍。」陳燃說。

四年前,這位剛剛大學畢業的四川姑娘被網路上一組藍染照片吸引,和丈夫奔赴貴州省丹寨縣學習古法藍染,並於二○一七年在丈夫的故鄉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建立了一個體驗式染坊,傳播推廣這個古老技藝。

「我看到貴州那邊很多染坊的師傅平均年齡都在六十歲以上,我想著得靠年輕人去發揚和傳播,才能讓更多人認識和接受這一古老的傳統工藝。」陳燃說。

陳燃說,藍染的自然性和獨一性讓它在當今仍保持魅力。「每件藍染作品都取自自然,顏色會隨著氧化慢慢發生變化,最終回歸自然,就像是時間的印記。而綁紮方式、染缸狀態的不同又決定了每一件作品的獨一無二。」

偏僻染坊揚名在外

在這位染坊主人看來,藍染最關鍵的技藝在於「養缸」,作品成功與否全在於染缸的狀態。「染缸是『活』的,隨著氣候、溫度的變化,產生的色素會有差異,不同時節、晴天雨天染出來的顏色都會不同。要及時給它補給,不能一直消耗它的力量。」陳燃說染缸的年分愈久,穩定性愈強,她的三口缸都養了三年多。

這三口缸不僅幫助陳燃染了很多布,也迎接了很多的小孩、年輕人和老人。染坊成立之初,陳燃的定位就是做一家體驗式工坊,通過研學遊、親子夏令營、老年團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份獨特的藍。

幾年來,靠著口耳相傳打造的口碑和獨特性,這個位於千年古村偏僻角落的小染坊逐漸名聲在外,被多個旅行社列入行程之中。

「二○一八年研學遊剛興起的時候,我們最忙,一天要接待近五百人,至今我們已累計接待超十萬人,覆蓋各個年齡層次。」陳燃說,通過研學遊,她認識了許多熱愛藍染的朋友。

在這些朋友的推動和鼓勵下,二○一八年,陳燃開始和當地裁縫合作,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製作藍染產品。幾年來,產品種類逐漸從衣服擴展到門簾、床單、抱枕、餐墊等各類生活用品。

「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我會更注重日常性和實用性,與現代審美相結合,通過更簡約的圖案吸引年輕人。我想把它做成一個接地氣的產品,價格和產品款式都能被普通大眾所接受。」陳燃說,這抹天然的藍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通過銷售產品每月能帶來近人民幣四萬元收入。

開設網路商店攬客

為了跟上時代潮流,陳燃和丈夫每年會去杭州、深圳等地學習藍染的相關課程,接觸新的技術和理念,以更好地創新和發展。

新冠病毒疫情的發生讓研學遊按下暫停鍵,也讓她意識到線上銷售的重要性。「這段時間我們得以靜下心思考並為開網店做準備,我們希望通過網店觸及更多人,並把流量從線上引到線下,讓更多人能因此知道藍染,走進我們的染坊,了解背後的製作工藝。」陳燃說。

經過數月準備,陳燃的網店終於上線,正如她所說,希望藍染能夠像現代漢服的復興一樣,慢慢滲透到人們生活的一些小角落,真正走進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